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科技月·班级快讯】我们的“贝塔”时光

2013-05-15 22:05:04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科创也真是,就高层组的材料发得最晚,竟然还要和桥梁、轨排那几组一样时间交,这根本不公平嘛!”那个星期一,我们组的三个人,我、老涂和帅哥,还走在去领材料的路上,就开始抱怨起来了。可这还不是关键。

等到了四教,看见所谓的那些“材料”,我们才真的傻了眼。之前就听说,这次高层组的材料是竹子加工的,我原本以为会是像木条的一样的竹条,那样加工、组装起来就会比较方便。可我们领到的是——三张大竹片,薄得就像是纸一样的竹片!

“就用这东西要搭起一座塔来?还要两边各承受五公斤的力?这可能吗?”抱怨还在继续。可是没办法,我们三个只能乖乖地抱着竹片回去了,每个人的脑袋里都在飞快地搜索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我把纸片卷成桶壮,丢在寝室的角落里,痴痴地望了它好几天,终于决定要开工了。

首先确定整体造型,虽然三角形的稳定性周所周知,但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输电塔造型一般都是“上小下大”的棱台形,我们还是决定了采用“棱台”造型。仔细研究赛题后,我们又找到了关键:模型首先要具有强大的抗扭能力。既然是这样,那么整体的大框架一定要非常坚固结实才对,可怎么才能先把柱子制造出来?因为竹片实在是太薄了。

这个时候,还光是用“想”来解决问题,就不管用了。我剪下几条竹片,试着折了一下,每条对折出一个角,三条一样的竹片,一边贴一边的扣在一起。我再用力一捏,发现已经非常坚固了。三个人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这样做既能发挥三角形的稳定性,又比较省事。于是我拿起502胶水就把三条竹片粘了起来,外貌功能俱佳,效果很好。很快,剩下的三根柱子也火热出炉。当然,中间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根据赛题的要求,柱子的长度要求在1.2米左右,所以在涂502胶水粘贴的时候会不太好操作,时常碰到“粘住手指”的情况。

生产完最主要的柱子,我们停工了两天,侧面杆件的布置又困扰了我们。在保证杆件自身强度的同时,如何和柱子完美贴合,这是一个难题。因为柱子是三棱柱的形状,只能保证两侧面有足够的粘贴面积,另外两个侧面就不好粘。这个时候,我们又想到了在侧面杆件和柱子之间增加垫片的方法,虽然细节部件很不容易制作,但这个办法还是很奏效的,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粘贴面积,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

随后,我们又经历了制作、粘贴、拼接几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终于把电塔树立了起来。现在,只剩下塔顶悬挑部分这个最后的难题了。悬挑部分是直接承受拉力的结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我们考虑到,材料的抗拉性能很强,无需担心,但结点位置的处理至关重要。我想,这是我们制作过程中最具特色的地方。我们首先在三棱柱的杆件中穿入一条薄竹片,然后在杆件拼接完成之后,将中间的薄竹片拉出,缠绕固定在附近的杆件上,形成良好的粘贴,契合程度非常好,这也是我们制作中最满意的部分。简单处理了底座之后,模型便完成了。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贝塔”,因为像个倒立的“贝”字。

看着矗立在我们眼前的电塔,感慨颇多。虽然,“去长沙”的口号到了后来只是成了“拿回100块钱押金”,但大部分收获总是在过程中的,这就不遗憾了。

那天下午,我们把模型扛回寝室的时候,老涂寝室的一个同学看了看说:“这家伙看着不错啊。”

我笑着说:“100块钱卖给你要不要?”

他说:“只要100吗?要是我自己做的,100绝对不卖。”

看了一眼“贝塔”,我想,100我也不会卖的,那是我们的脑力和体力的结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