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研途】为了比赛,我们都在行动—专访第三届研究生结构设计大赛组织老师石莹

2013-05-30 15:05:25 来源:土木学院研究生新闻中心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第三届研究生结构设计大赛已渐渐落下帷幕,从准备赛题到现场比赛历时三个月。参赛者注意到了赛题的诞生,却没看到购买材、发放材料的辛劳工作;看到了加载现场各个比赛场地的完美配合,却忽略了工作人员整理场地时的汗水;感受到了模型成功加载时的喜悦,却没有发现风洞实验室里忙碌的背影。

为了这场比赛,有太多的人为此在默默的付出,让我们跟随组织者石莹老师的视线,再次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付出的汗水。

材料准备,比赛组织开始启动

“三月份,在你们刚开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配合技术委员会准备赛题了。这次的抗风比赛是第一次,所以对于比赛细则,我们都得仔细斟酌。”石莹老师说道。

在确定了赛题之后,便是材料购买相关事宜,不过材料购买并不顺利。石莹老师说道:“在近四月的时候,我们购买了一批竹材,在做实验之后发现这材料性能不理想,其强度太大,韧性也太强。为了增加难度,体现学生的学术能力,技术委员会又召开了第二次会议,改变了赛题,也重新购买了材料。”

据石莹老师介绍,从购买材料,试验,到修改赛题,重新公布赛题,历时半个月不到,可见其工作的高效。在组织委员会的通力合作下,之后的材料发放、模型提交等工作都进行的十分顺利。

布置赛场时,研究生会功不可没

石老师介绍到“整个比赛中,周四到周六,也就是从模型收取到模型加载的时间段,是整个比赛阶段我们最忙碌的日子”。

收取模型后的一天,研究生会三十多人参与了赛场的布置工作。关于赛场的布置难点,石老师说:“赛场分为五个部分,两个评委现场,一个模型收藏室,一个风洞现场和一个数据处理室,怎么让这五个现场协调运转是布置赛场的关键。”为了保证比赛整体效果,在比赛当天,现场架设了六台投影、六个幕布,实现了加载画面和数据采集在两个答辩现场的实时有效传送。

当被问到意外情况的时候,石莹老师说道:“首先是在布置会场当天,因为风洞实验室临时有实验安排,让我们不得不将赛场布置的时间压缩到晚上,其次就是晚上开始连接信号传输设备时,数据传输系统出了故障,不得不临时联系公司前来维修”。

虽然有这么纷繁冗杂的工作,但为了比赛顺利进行,组织者们还是克服了一个个场地、组织和技术上的难题,一直工作到凌晨,而第二天便是比赛时间,大家又乘坐最早一班校车前往犀浦校区。

据石莹老师介绍,在工作的那几天,研会的同学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甚至到最后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另外,研会的同学为了组织比赛,牺牲了大量的自己制作模型的时间,许多研会参赛同学的参赛作品在加载过程中加载失败了。

加载现场中,新闻中心科创中心齐参与

为了将比赛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没有去过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土木研究生新闻中心派出了十余名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并分配了每一个人的工作任务。

另外,由于人手紧缺,科创中心本科生同学也自愿在加载现场为比赛加载服务。

在所有的模型加载完毕之后,参赛队员离开了风洞实验室,可组织者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由于模型底板和广告牌的失水,所以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性,组织者对模型拆除后进行二次称重。模型拆卸及称重工作到晚上九点才结束。另外,为了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新闻中心的摄影记者郑勇也留在现场,协助志愿者拆除模型,并用相机记录下了赛后工作。

在采访快要结束之时,石莹老师感慨地说道:“当我们坐在草地上吃盒饭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瞪着三轮车汗流浃背地运送设备的时候,当我看到风洞实验室被9.5M/S的风吹起的志愿者鲜红的背心的时候,当我目送组织者在夜色中前往校车站的疲惫身影的时候,我已在心里默默说了千万遍的感谢!感谢所有组织者们的无私

来源:土木学院研究生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