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科研道路,我们风雨兼程”——访土木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系党支部

2012-11-20 10:00:49 来源:土木学院研究生新闻中心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党支部,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党支部活动,却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他们当中既有三十余岁的青年学者又有即将退休的老教授,却在科研道路上惺惺相惜、齐心协力;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博士刚毕业,却几乎人人手中拥有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他们支部总人数不过三十,却支撑着两个高水平研究实验室。

这是一个怎样的党支部?到底是什么将众人的心拧成了一股绳?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视野,随着赵坪锐老师的侃侃而谈,走近这个优秀的党支部。

连续四年获得“优秀党支部”称号: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道路与铁路工程党支部并不是建立在硕士生或者博士生班级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道铁系教工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其成员均为道铁方向的教师,这就注定了该党支部的与众不同。

“成立了多少年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进来的时候党支部就已经成立很久了。”当记者问及该党支部成立的时间时,赵坪锐老师如是说。是的,作为一个历史如此悠久的党支部,一定会有一种精神在其中年年相传,代代相传,引领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而该精神就是——团结!

“在我们党支部中,很多成员都是年轻教师,比如我就才博士毕业了4年,这样一个团队凭什么与那些老资历团队竞争?凭的就是团结一心。在我们道铁党支部,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都是老教授带着年轻人一起做,才使得我们这些年轻人能够快速成长”。当赵坪锐老师回忆起党支部一起工作的点点滴滴,不由感慨万千,他对前辈们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赵坪锐老师表示,为了让团队快速成长,原支部书记易思蓉教授结合国家级教学团队“铁道工程课群组”的建设,组织各种形式的讲课比赛和教学研讨活动。在讲课比赛中,如果讲师有地方没讲清楚,台下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还会颤颤巍巍地走上讲台,手把手地纠正解释。

科研上有四川省创新团队、教学上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正是在这样的良好团队环境下,各位成员齐心协力,共同进步,才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从赵坪锐老师的言语中,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道铁党支部能连续四年获得优秀党支部的称号,因为他们上下齐心,相扶相携,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漫漫科研路:我们上下而求索

“身为一名大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两个,一是教学,二是科研,对教学我们要负责,对科研我们要严谨”。当记者问及该党支部的工作情况时,赵坪锐老师如是说道。

在系主任王平教授的带领下,以道铁系教工为主的团队获得了“四川省创新团队”资助,并连续在高速铁路线路工程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就,为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和安全运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团队分别于2009年、2010年连续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称号。其实获得这么多荣誉称号并不惊奇,我们从该党支部对待教学和科研的态度便可见一斑。

王平教授是该团队的领军人物,也是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新世纪优秀人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并发表文章一百多篇,指导过博士研究生近百名。在他的带领下,该团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几乎所有人都有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仅轨道方向九人中就有高铁联合基金1项,面上基金2项,青年基金4项,主任基金1项。

如此多卓越的成就皆集于一个团体在交大甚是少见,不过赵坪锐老师也表示:“如此多的科研项目让我们能快速成长,但也增加了每个人的压力,面对众人的目光,学校的期望,我们怎么敢不全力以赴呢?”

汪国真先生说过“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道铁党支部深刻诠释了这句话,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坚守这个信念,因此,在众人的努力下,无论多少风雨,也终将迎来彩虹。

建设重点实验室:我们任重而道远

赵坪锐老师说道:“我们有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他们分别是‘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要知道,整个土木学院也就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三个四川省重点实

来源:土木学院研究生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