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美?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积极生活的显现,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愉悦的情感。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通过对各个时期艺术精神集中点的对比和转变,如远古图腾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的狞厉的美,先秦理论精神的儒道互补,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人的主题与文的自觉,佛陀世容的壁画、雕塑,盛唐下的青春、音乐性的美,中唐的韵外之致,以及宋元的山水意境和明清的文艺思潮,刻画出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美学发展历程。
作为一名工科生,我往往是没有信心和耐心去细细专研美学这门学科的,且在我看来,美这种感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巧的文字在美学的微妙和神秘面前往往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而李泽厚先生就是把自己对中国美学从远古时代到明清的认识通过精妙的语言,以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例,描绘成一幅巨大的中华美学俯瞰图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不需要面面俱到,也断然不会走马观花,在李先生的带领下,我不仅对美学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还在大师的角度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
“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就像我们常常说古诗词曲很美,诗境深厚宽大、词境精工细巧、曲境酣畅明达。各有其美,不可替代。在用其他的语言翻译古文时难免缺少精髓,读出来总是少了一些独特的韵味。又或者是我们在赏析古文时,老师告诉我们某个字用得尤其精妙,刻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美景,其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在阅读时脑海里会不自觉地浮现出作者在作诗时的情景和际遇,自然而然就能感同身受,大致上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境。当我们通过静态的文字上升到动态的意境,往往就能够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这样的过程若是愉悦的,此便为美。
书中最为突出的非审美的时代性莫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和审美趣味。李先生在每一章的开篇中都会介绍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把整个美学的发展置于社会状态之下,试图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解释该时代美的特征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远古图腾时代人们往往将龙、凤等神话事物作为精神的寄托,以满足人们对未知领域的幻想,其中衍生出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歌、舞、剧、画、神话、咒语……
青铜时代中以饕餮为首的各类怪异动物形象,是超越世俗权威观念的象征,也是人们观念转变的具象化。与此同时,从象形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汉字也开启了书法的艺术地位。
百家峰起,诸子争鸣。先秦理性精神主要从儒道互补、诗的赋比兴原则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史的一条基本线索。
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主导两汉艺术美学发展的便是“楚汉浪漫主义”。这一时期,汉承秦制,却更加突出乡土本色,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豁达浪漫,各领风骚。
魏晋时期是社会观念转变的关键时期,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观念体系影响极深。人们冲破了腐朽陈旧的传统值体系,有了不一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向往追求人生的自我价值。
佛教艺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时期处境悲惨,逐渐到隋唐大统一时期达到顶峰,但宗教难免沦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后来便逐渐没落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盛唐之音”是我最为欣赏的一章,唐诗作为其典型代表,冲破陈旧的社会观念和传统美学标准,不受任何束缚,展现了当代诗人们的别样风采。李白的肆意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王昌龄的雄浑高昂,无一不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宋元山水意境”则经历了从“无我之境”到到“有我之境”的美的历程,旨在借助笔墨以自然景观为载体传达出作者的观念和情绪。
明清时期的标志性是世俗的真实生活代替了传统高雅的趣味,该时期主要分为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三个阶段。
李先生通过历史发展的线索,把每个时代的美学代表文艺作品串联在一起,给人一种浑厚和骄傲的感觉。美,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无论是铜器还是诗歌,都是反映社会底层生活的影子,可能超越现实,也可能就是现实。但是不管是怎样的境界,生活的美总是最实在的。
请记得,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
作者简介:张鹏,重庆涪陵人,太阳集团网址8722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性格温和,待人有礼。平时喜阅读,热衷于科幻电影,喜欢各类运动。做事时严肃认真,玩闹时活泼欢乐。人生格言: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